保存桌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信息资源管理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 主办单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 国内刊号:42-1812/G2
  • 国际刊号:2095-2171
  • 出刊周期:季刊
  • 级别: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SCD源期刊(2017-2018), 人文核心(2018年版), 复合影响因子:1.061,扩刊版影响因子:0.885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是2011年6月创刊的、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内第一份与学科名称相同的学术期刊,以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为主要内容,覆盖信息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与集成、信息经济与政策、信息服务与用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本刊将为高等院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师生,国内外相关专业机构研究人员,政府、企业参与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海内外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信息交流与研究成果发表平台。 办刊方针:侧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强调信息资源内容研究,办成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术交流的领航者 本刊宗旨:立足学科,服务行业,为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提供园地,对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给予理论指导,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欢迎海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界、业界人士踊跃投稿!  [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提示:《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查重需低于10%。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整理好再进行递交。
 
稿件要素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作者署名及通讯地址;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作者简介,必须包括以下项目: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主要研究领域,通讯作者的email地址。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须以脚注形式标注于论文首页,包括基金名称、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请按照国家有关标准GB(7714-2005)。重点项目说明如下:
(1)参考引用文献必须在正文中顺序标注,并在文末参考文献中以顺序编码列出,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正文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需将各篇文献序号在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分隔。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3)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需使用同一文献序号。参考文献中不得出现“同参考文献[ ]”字样。引文页码放在“[ ]”外(不适用于期刊、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参考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4)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 al”或“et al”。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专著(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示例:[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1]卞葆.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C]//田胜立.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67-70
期刊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对于合期中的析出文献,在圆括号内注明合期号)
示例:[1]杨帆.OA出版的实现方式及其营销策略分析[J].出版科学,2006(5):38-41
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1]吴乐平.近观中国期刊市场走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1-12-04(15)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1]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2):4[2006-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外文文献——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主要责任者首字母全部大写,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
示例:[1] Min H, Eom S B. An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Global Logis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4, 24(1):3-23
[查看详情]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